大眾網
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 汪雪然 報道
今年的燈會盛況,受訪者李姍姍供圖
“鳳簫聲動,玉壺光轉,一夜魚龍舞”。不少人覺得用這首辛棄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來形容汪滿田村元宵期間的嬉魚燈會,再恰當不過。從去年年底開始,各社交媒體平臺關于汪滿田村嬉魚燈會的話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,動輒上千點贊和收藏,引得無數網友想去一探究竟。
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元宵節期間采訪游客李珊珊和村民汪文媛,通過兩位女孩的講述,來展現這個隱于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的百戶小村落的節日故事。
來客
汪滿田村今年的第一場嬉魚燈會在正月十三,而在那之前,熱愛傳統文化的福州女孩李姍姍已經早早來到了汪滿田村,為的就是體驗魚燈的制作過程。一路經過蜿蜒的小山路,她在正月十一的傍晚時分來到了汪滿田村。
黃山市前往汪滿田村的部分行車路線,可謂是“山路十八彎”
李姍姍在村子里居住的地方被當地人稱作是農家樂,是村子里唯一的一家“民宿”。這里的民宿更具有其字面上的意思:在村民家里空閑的房間里,放上一些床鋪,就能供十幾位游客居住。
汪滿田村距離黃山市約60公里,和城市相比,它的交通并不發達。一天只有三趟公交車進出村子,最晚的一班下午三點就出村了,但嬉魚燈會又都在晚上舉行。所以今年元宵節期間的農家樂,每天都是滿客,老板的兒子特意從城市趕回了老家,幫助父親接待客人。
而只能接待十幾位客人的農家樂,在今年遠遠無法滿足前往村子游客們的住宿需求。汪滿田村不少村民都臨時把自己空置的房間收拾出來,稍作添置,以供游客們在此過夜。
汪文媛家今年也是如此。她每年元宵節都會從杭州趕回村子里幫忙準備魚燈。不同以往的是,今年她還需要在家里幫母親一起招待游客。村子里沒有餐館酒家,游客們的吃飯問題也都在各自的“民宿”里解決,“我們這邊中午一般是吃帶澆頭的面,筍干肉絲,徽州這邊比較有名?!被貞浧鹉赣H的廚藝,汪文媛笑著說,“晚上媽媽會為大家準備我們這兒的特色菜,大概八九樣吧?!?/p>
隨著游客們從四面八方而來,越聚越多。汪文媛的一些村中親眷們也都熱情地敞開了家門。正月十三即將到來,汪滿田村今年參會的四支魚燈隊伍,也在更加緊鑼密鼓地制作魚燈。
制作
徽州一帶的古建筑,多以木質結構為主。因此“求雨防火”也成為徽州民間祭祀的主要內容。而魚燈,便是承載著村民們祭祀祈愿的載體。
支撐魚燈的骨架是竹子,是村民們從附近的山上砍來的。剛砍下的新竹子水分大,份量重,搬運它并不是個輕快活兒。大家協力將竹子搬運至村內,二三十個人圍坐,便開始制作魚燈。
受訪者李姍姍供圖
首先要先將幾十根竹子彎折成“魚骨”,多出的部分用木鋸砍掉,再用草繩或麻繩捆綁固定;棉線被纏繞在竹架之間,形成網狀,來保證“魚骨”的穩定性;細心的女人們將白棉紙刷上漿糊,貼在線網上;繼而由魚燈隊內經驗老到的長輩,用墨筆在紙上勾勒出魚鱗、魚尾、云紋等圖樣花紋;最后青年和孩子們手持顏料,聚在一起將魚燈上色,等待晾曬。
當地人集合在祠堂內,一起制作魚燈,受訪者李姍姍供圖
李姍姍一直跟著魚隊觀察魚燈的制作過程,除了這些基本的步驟之外,村里的老人還會為魚燈蓋印,“有一位老爺爺,會拿著一個雕版,他說是一直傳下來的。雕版上是仙鶴的圖樣?!毕生Q圖被印在淡紅色的的紙面,之后會貼在魚燈和“鯉魚化龍”燈上。
李姍姍見到的蓋印老人是“枝垣隊”的隊員汪篤勝,汪文媛的媽媽說他制作魚燈特別厲害,受訪者李姍姍供圖
“鯉魚化龍”燈跟其他魚燈略顯不同,它是龍頭魚身的造型,而且每年只有一盞?!斑@個燈只有‘祠堂隊’才能做?!蓖粑逆陆忉尩?,“今年只有四個魚隊,另外三個隊伍是‘里村隊’、‘枝垣隊’和‘田街隊’?!?/p>
受訪者李姍姍供圖
每年除了魚燈,村民們還會制作小魚燈、生肖燈和其他動物形狀的燈供孩童們把玩,這些燈家家戶戶都能獨立完成,臨近燈會,很多人家門口本來用來晾曬衣服的桿子上,都掛滿了大大小小、模樣各異的“燈”。
點燭
自正月十三晚上七點半起,汪滿田村今年的嬉魚燈會開始了。身強體壯的青年們持著魚頭前行,體力稍弱的婦女或孩童在魚尾,操控著魚燈擺動的姿態,村里敲鑼打鼓和煙花炮竹的聲音此起彼伏。
魚燈隊在河道兩邊游走,李姍姍供圖
四個魚燈隊從村子各處游曳而來,田街隊先與枝垣隊匯合,兩隊再邀請上里村隊和祠堂隊。需要二十多個青年扛起的“鯉魚化龍”燈打頭陣,其他魚燈在后,大家一起在河道兩邊游走,是名副其實的“魚貫而出”。
李姍姍一直跟著魚燈,中間她為了躲避街道上擁擠的人群,走到了巷子里。從巷子望向街道,一條紅黃相間的魚燈忽地出現在巷口,李姍姍在那一刻感覺,這些魚燈仿佛真的在游。
李姍姍用相機捕捉到了魚燈從巷口“游”過的瞬間
河道兩邊此時擠滿了村民和游客,除了大型的魚燈,人們手中高高舉起的小魚燈也在發出亮黃的燈光?!按篝~”和“小魚”加在一起,百余只魚燈星星點點“游”在河邊,河面也被不停升空綻放的煙火照得閃閃發光。
除了在河道,魚燈隊還會在村內廣場和祠堂前舞動。在廣場上,會有一位村民手持煙花,引著魚燈來回搖擺翻動,場景有些像端午時節的“舞龍燈”。而在村內汪氏宗祠前的舞動,則更具有祭祀色彩,意為“接老祖宗看燈”。
廣場上的魚燈表演,受訪者李姍姍供圖
在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,嬉魚燈會的結束時間大約在九點半。正月十六,在結束村內的游走之后,魚燈隊會各自回到起點進行換燭,然后一齊上山祭祀祖先,在十二點左右下山返回。
“魚燈最后一天,會多一個環節,叫撕魚皮?!崩願檴櫥貞浾f道,“也是有祈福的意義在吧,當天下的雨很大,大家幫忙撕了些魚皮。最后魚燈內的蠟燭也可以拿走,這個也有求祝福保佑的意味在?!?/p>
嬉魚燈會結束后,一些狀態好的“魚骨”會保留下來,等待著來年元宵節啟用。至此,汪滿田村一年內的節慶活動,就全部結束了。各家各戶收拾起門口的燈籠和地上的炮仗碎屑,等待著明年春節的這場熱鬧。據傳,這樣的嬉魚燈會,從明末就已經在村內開始傳承。
村落
汪文媛回憶起幾年前的嬉魚燈會,當時是還有六個魚燈隊在的,“五六年前,每個隊伍基本都有三四條大魚燈?!钡S著村中青壯年出去打工的越來越多,很多人忙得過年不回家,所以村子在嬉魚燈會上的勞動力減少了很多。
魚燈點燃時的內部模樣,受訪者汪文媛供圖
“去年好像只有三個隊伍了?!蓖粑逆卵a充道。
對于今年嬉魚燈會的盛況,汪文媛和家里人都覺得很驕傲也很開心。當聊起汪滿田村為什么能將嬉魚燈會傳承這么久,她說道,“有記憶起,我每年就會回家做這件事,爸爸媽媽從小也是如此,這好像已經成了一種習慣。也因為它能帶給我們快樂,以及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吧,才讓村里一代代人去傳承?!?/p>
一戶村民的“魚燈工作室”,天花板上都是魚燈,李珊珊說感覺他們好像潛在水里在做設計
嬉魚燈會在網絡上的爆火無疑給村里注入了些活力和生機。李姍姍所住的農家樂,天天爆滿,這樣的收入來源讓老板一家在年初就收入頗豐。河道兩旁賣魚燈的村民,也在這幾天賺了不少錢,一位大哥甚至靠賣魚燈已經賺了四萬元,將孩子送到了私立學校讀書。有些村民學會了直播,在網絡上宣傳著自己村子的風土人情。
“平常村里就種種茶葉、堅果之類的作物?!崩願檴檹拇迕衲堑弥?,嬉魚燈會之后的下場慶典,就是明年的春節了,“其實我們外面的人討論村子爆火是不是件好事,一點都不重要。村民們喜歡、覺得合適就可以,能幫助他們生活改善,那都是有意義的?!?/p>
從祠堂天井處觀看到的燈會煙花,受訪者汪文媛供圖
游客的蜂擁而至,也許會潛移默化地對汪滿田村產生影響。汪文媛沒想太多,她只是有些擔心游客們對家鄉的評價,“我們這其實就是一個蠻偏僻的村子,交通條件和硬件設施都不能和大城市比,希望大家能理解吧?!?/p>
李姍姍在村子里吃了一碗生日面后,回到了福州繼續她的生活。汪文媛在正月十六晚上連夜趕回了杭州,在公司努力上班。游客們和青壯年們都收拾行囊,紛紛離開了村子。汪滿田村又安靜了下來,等待著一年后下一場的嬉魚燈會。
責編:高娜
審核:辛然
責編:辛然